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陌上花开 2025-08-28 诚信档案 14 次浏览 0个评论
宪法宣誓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法进行的庄严承诺,是弘扬宪法精神、彰显法治权威的重要仪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尊崇,通过公开宣誓,强化了履职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其依法用权、忠诚履职,它不仅是仪式,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信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治理体系向更加成熟、规范的方向迈进。

2023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等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仪式现场,国旗高悬,宣誓人手抚宪法,庄严诵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这一刻,誓言铿锵,不仅是法律程序的履行,更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宪法宣誓的制度意义:法治中国的庄严实践
宪法宣誓制度源于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的通过,并于2018年写入宪法修正案,该制度要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国务院副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其宣誓仪式具有标志性意义,体现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至高权威,这一制度设计,不仅是程序性要求,更是对公权力运行的约束与监督,彰显了“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是“依宪治国”的核心理念。

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宣誓仪式的象征功能:权力来源的人民性表达
宪法宣誓强调“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其核心在于明确权力的来源与归属,在中国政治体制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宣誓仪式通过公开承诺的形式,强化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副总理等高级领导干部的宣誓,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权力必须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且必须在宪法框架内行使,这种象征性实践,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社会共识的凝聚,同时也是对西方所谓“中国缺乏法治”论调的有力回应。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器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仪式化的程序,将法治精神融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副总理等领导干部的宣誓,不仅是个体行为的规范,更推动了整体治理模式的转型:一是强化了宪法实施机制,使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二是促进了依法行政,要求决策与执行必须于法有据;三是提升了治理透明度,宣誓公开进行并接受监督,体现了对人民知情权与参与权的尊重,这一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实践。

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历史与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实践
宪法宣誓并非中国独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实行类似制度,如美国总统就职时需手按圣经宣誓效忠宪法,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宣誓制度与本国政治体制相结合,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中国的宣誓仪式不依赖宗教元素,而是以宪法文本为核心,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特色,从历史看,中国古代亦有“盟誓”传统,但当代宪法宣誓完全基于现代法治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文明的创新性发展。

挑战与展望:让誓言成为行动指南
宪法宣誓的意义最终需落脚于实践,如何避免宣誓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建立配套监督机制:一是强化人大监督,通过述职评议等方式跟踪履职情况;二是完善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对公权力运行的观察;三是健全问责制度,对违反誓言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中国可进一步扩大宣誓人员范围、优化宣誓程序,并通过教育宣传提升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国务院副总理等的宪法宣誓,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幕重头戏,它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对人民的一份承诺,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定践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每一次宣誓都是对初心的重温,对使命的担当,唯有让宪法精神真正融入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中国之治”与“法治之光”的交相辉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诚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宪法宣誓,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