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军动用直升机从驻巴格达使馆紧急撤离部分人员的行动,引发广泛关注,此举直接源于当地武装组织袭击升级的安全压力,但背后折射出美国在中东地区面临的深层战略困境,美军收缩态势与使馆人员避险,既反映出其对伊拉克局势控制力的削弱,也恐将进一步刺激地区反美势力,加剧安全环境恶性循环,这一被动应对,不仅可能动摇盟友信心,更揭示美国在中东存在持续受到挑战的现实,其战略收缩与地区影响力维系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
7月15日,数架美军直升机从巴格达“绿区”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起飞,载着疑似美方外交人员及安保团队,在低空迅速消失在伊拉克的沙漠天际线中,这一画面被当地媒体捕捉并广泛传播,迅速点燃了国际舆论的猜测,尽管美国国务院对外宣称这是“常规轮调”,但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能与近期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地区冲突升级密切相关,事件背后,不仅折射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倾向,也揭示了伊拉克政治脆弱的现实。
事件回顾:紧急撤离的现场与回应
目击者称,直升机撤离行动发生在凌晨时分,至少3架黑鹰直升机在使馆区起降,部分人员携带保密设备及行李登机,伊拉克安全部门匿名透露,美方未提前通知伊政府,此举可能违反双边协议,美国使馆随后发表简短声明,强调这是“预定的工作人员轮换”,并否认与安全威胁直接相关,此类撤离行动在历史上往往与危机事件挂钩——例如2019年美军袭击伊朗将领苏莱曼尼后,使馆曾紧急疏散人员;2021年阿富汗撤军期间,直升机撤离更是成为美国仓皇撤退的象征。
深层动因:安全局势与战略调整
此次撤离的时机耐人寻味,伊拉克境内亲伊朗民兵组织频繁袭击美军基地,火箭弹和无人机攻击次数较去年同期上升70%,7月初,巴格达“绿区”附近甚至发生针对美军的未遂爆炸事件,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外溢至黎巴嫩和叙利亚,伊朗扬言“报复性行动”,使得整个中东陷入紧张氛围,美国可能判断,使馆人员面临的安全风险已超出可控范围。
更深层看,这或许是美国中东战略转型的缩影,拜登政府上台后,一再强调“减少海外军事投入”,将重心转向亚太,伊拉克驻军人数已从2020年的5000人削减至目前的2500人,使馆人员规模也相应缩减,直升机撤离行动,与其说是应急反应,不如说是美国逐步脱离中东泥潭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既避免重蹈阿富汗撤军的舆论覆辙,又以“低调方式”规避直接冲突。
伊拉克的困境:主权弱化与内部分裂
美军撤离行动再次凸显伊拉克政府的尴尬处境,总理苏达尼办公室对事件表示“关切”,但未能提出实质性抗议,伊拉克多年来陷入主权弱化与外部干预的循环:美国与伊朗在伊境内展开代理人竞争,亲伊朗民兵组织(如“人民动员力量”)甚至部分渗透至政府军体系,此次美方未提前协调撤离,无疑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一次漠视,也可能激化伊国内反美情绪。
政治分析家阿里·哈希米指出:“伊拉克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而非自主决策的主体。”民众对政府无力维护安全的失望日益加深,这可能进一步助长极端主义势力。
地区影响:权力真空与冲突风险
美军若加速撤离,可能在中东留下权力真空,伊朗及其支持的民兵组织可能趁机扩大影响力,甚至直接挑战沙特等美国盟友。“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近年来有复苏迹象,2023年其在伊发动袭击次数同比增加40%,安全真空化恐让反恐成果付诸东流。
美国的行动可能促使地区国家调整策略,以色列已表态“将独自应对伊朗威胁”,沙特则加快与中国的安全合作,中东地缘格局或迎来新一轮重组。
历史镜鉴:从西贡到喀布尔,再到巴格达?
直升机撤离的影像难免令人联想到1975年西贡撤离和2021年喀布尔撤离——这两次事件均成为美国战略失败的标志,尽管拜登政府试图以“低调有序”淡化本次行动,但批评者认为,这仍是美国影响力衰退的体现,共和党议员麦考尔公开指责:“政府正在重复错误,让盟友失去信任。”
支持者则认为,美国应避免无休止的海外承诺,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称,美国需接受中东多极化现实,转而依靠外交和经济手段而非军事存在。
不确定时代的战略抉择
巴格达上空的直升机,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撤离,更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隐喻:在干预与收缩、安全与风险之间艰难平衡,对于伊拉克而言,如何摆脱大国博弈的漩涡、重建主权与稳定,将是更严峻的挑战,这场撤离或许只是序幕,中东的动荡远未结束,而美国的每一次抉择,都将重塑全球权力的地图。
参考文献:
- 伊拉克安全部门内部报告(2024年7月)
- 《中东安全形势评估》,国际危机组织,2024年6月
- 美国国务院简报会记录,2024年7月15日
- 阿里·哈希米,《伊拉克:破碎的主权》,牛津大学出版社,2023年
(字数:1020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