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烈焰狂狮王 2025-09-01 24小时更新 9 次浏览 0个评论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聚焦文化传承,为时代新人铸就精神脊梁,节目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等篇章,生动展现了汉字、武术、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它邀请了诸多文化名家与各界楷模,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了专注坚韧、以文养性的民族精神品格,这堂课旨在引导青少年从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自信与力量,激发爱国情怀,自觉成为文化火种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当五星红旗在荧幕中冉冉升起,当96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颤巍巍地讲述他六十年的翻译生涯,当京剧少年王洪祥挥袖吟唱千年古韵,2017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在亿万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这不仅仅是一堂电视公开课,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启蒙,五年前的那个夜晚,荧屏内外共同完成的,是对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的深刻思考。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正因其拥有无与伦比的连续性与包容性。《开学第一课》通过汉字、武术、诗词、戏曲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专家讲述“正直”二字如何从“目不斜视、奔向目标”的象形演化至今,揭示了汉字中蕴藏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武术表演刚柔并济,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京剧的唱念做打,则是千年美学观念的活态传承,这些文化符号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这堂特殊的“第一课”巧妙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隔阂,当在线钢琴演奏机器人Teo与11岁少年徐子航竞演《野蜂飞舞》,当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挑战人类智慧极限,节目并未陷入“传统与现代孰优孰劣”的简单对立,而是睿智地指出:科技发展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为人所用,这种辩证思维展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为青少年理解传统与现代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最好的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与认同。《开学第一课》中,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拉希德讲述了她毕生推广汉语的感人故事,外国友人尚能如此热爱中华文化,中国青少年又当如何?节目通过这种国际视角,巧妙激发了青少年的文化主体意识,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年轻的面孔:诗词少年冯子一、围棋高手柯洁、京剧传承者王洪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成为了同辈人中最有说服力的文化代言人。

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五年后再回首,《2017开学第一课》的价值愈发清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加剧的今天,在价值多元与身份认同困惑并存的时代,这堂课所提供的不是简单化的文化口号,而是深层次的文化自觉,它告诉青少年: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源于开放包容的跨文化视野,源于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开学第一课》作为一档持续多年的品牌节目,其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电视播出,成为每学年伊始的精神仪式,它提醒着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价值的引领、精神的塑造。

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2017年那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开学之夜,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扎根自己的文化沃土,才能拥有面向世界的底气与自信;只有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这或许就是《2017开学第一课》留给时代的最珍贵礼物——在文化传承中重铸青少年的精神脊梁,为他们提供足以应对任何挑战的文化底气与精神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诚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文化传承铸新魂,观2017〈开学第一课〉的精神启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