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期疫情出现反弹,单日新增社会面病例达266例,并报告2例死亡病例,这一情况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仍不能有丝毫松懈,新增病例和死亡个案的出现,警示社会必须继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公共场所管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的防护,疫苗接种和及时就医也十分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北京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显示,11月22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66例,其中社会面筛查人员46例,隔离观察人员220例,令人痛心的是,当日新增2例死亡病例,均为80岁以上老年人,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这一数据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新增的266例感染者分布在不同区域,以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为主,社会面筛查发现的46例感染者活动轨迹复杂,涉及商场、餐馆、学校等多个公共场所,流调溯源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相关风险点和人员均已落实管控措施,两位死亡病例的详情令人揪心:一名87岁男性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另一名88岁女性患者患有脑梗、高血压等基础病,他们均未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这为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再次敲响警钟。
当前北京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特点,病毒隐匿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加强社会面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严格执行进入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规定;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开展核酸筛查;加快流调溯源和风险点位排查,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快制快,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这波疫情中,社会面筛查发现的感染者占相当比例,说明存在隐匿传播链,专家分析认为,秋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传播,加上人员室内活动增多,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北京市政府呼吁市民减少不必要的流动,提倡“两点一线”的简约生活方式,要求进入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证明等措施。
两位老年死亡病例的出现,特别令人警醒,数据显示,北京市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尚有提升空间,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北京市已开设老年人疫苗接种绿色通道,组织移动接种车进入社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但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属对疫苗接种仍有顾虑。
医疗专家强调,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从临床救治经验看,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的人群,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疫苗者,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平衡中,北京正在探索更精准的防控策略,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近日已启动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样的免疫选择。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民应当继续提高防护意识,遵守防疫规定,配合接种疫苗,特别是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北京本轮疫情的发展变化牵动人心,266例新增感染者和2例死亡病例不仅是一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和个体的命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既保持高度警惕,又避免恐慌情绪;既要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又要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既要关注疫情数据,更要关爱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唯有科学精准、众志成城,我们才能最终战胜疫情,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