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多名市容管理人员强行收走一名老人甘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老人事后表示感到无助与委屈,事件背后折射出基层执法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之间的深层矛盾,官方通报称已暂停相关责任人工作,并启动调查程序,该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合规暴力”及基层治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质疑,如何在执行市容管理规定的同时,尊重底层民众的基本尊严与生计,成为亟待反思的公共议题。
江苏南通市三星镇“市容人员围抢老人甘蔗”的视频在网络刷屏,视频中,多名身着“静通市容”制服的人员将一名推单车的卖蔗老人团团围住,瞬间将其捆扎的数十根甘蔗全部抢走,留下老人当街无助哭喊,事后,当地政府火速“灭火”,称已暂停相关公司人员工作,并对老人予以慰问,这场看似得到“解决”的事件,却因老人的首次发声再次掀起波澜——老人表示,对方来慰问时并未真诚道歉,自己仍然感到难过和不解。
事件背后,远非个案式的执法失范,而是城市治理逻辑中对底层生存尊严的系统性忽视。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众怒,关键在于其展现了权力对弱势者毫无顾忌的碾压,老人不过是为了谋生,推着一车甘蔗沿街叫卖,未使用暴力、未妨碍交通,却遭到七八个壮硕制服人员的围堵和抢夺,这种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的场面,在文明社会显得格外刺眼,更令人心寒的是,事发后相关方面的应对方式:先是声称此举为“按规范管理市容”,后在舆论压力下才“登门安慰”,却连一句真诚的道歉都吝于给予,老人那句“他们没说对不起”,道尽了多少底层民众在面对权力傲慢时的无助与心酸。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粗暴行为是以“合规”之名进行的,涉事公司并非政府部门,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外包市容管理业务的企业,这类公司往往缺乏严格的执法培训与监督机制,却手持“城市管理”的尚方宝剑,他们倾向于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展示“管理成效”,以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政府合同,弱势的小贩成为他们最容易下手的“业绩证明”,这种“合规的暴力”,因其披着制度外衣而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从更宏观视角看,“抢甘蔗事件”折射出许多城市治理中的深层矛盾,我们建设城市、规范市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为了用光鲜整齐的街景剥夺底层民众最基本的谋生权利,当城市管理只剩下对秩序的病态追求,而失去对“人”的温度与关怀,这种治理模式已经背离了初衷,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老年人没有退休金,只能依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一刀切地禁止街头小贩,实质上是在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
要真正解决这类问题,不能仅靠事后灭火式的危机公关,而需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的根本转变,必须明确政府服务外包的责任边界,绝不能让企业僭越执法权限,任何市容管理行为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并接受严格监督,应当探索更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如划定特定区域和时段允许小贩经营,既保障市容整洁,又保留民生通道,最重要的是,城市治理者需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谨记——城市的温度,不在于高楼大厦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待其中最弱势的成员。
老人的甘蔗被抢走了,我们可以帮他捡回来;但如果城市失去了对弱者的基本尊重,我们失去的将是最宝贵的文明底色,唯有当每位市民的尊严都得到妥善安放,我们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现代文明城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