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学第一课》以“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一堂深刻而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节目通过邀请年近百岁的老红军及其后代亲临讲述,生动再现了长征途中战士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英勇事迹,如“勇往直前”、“移动的芯片”等故事震撼人心,它旨在引导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深刻理解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内核,鼓励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先辈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精神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走好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
九月的钟声敲响,又到一年开学季,2016年9月1日晚8点,无数中国家庭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一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节目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将长征精神深深烙印在新一代青少年的心中。
2016年《开学第一课》完整版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和“坚持不懈”四个篇章,以青少年的视角,为他们讲述长征路上可歌可泣的故事,节目开场,三位小班长与主持人撒贝宁、董卿、何炅一同亮相,带领全场观众齐唱国歌,庄严氛围瞬间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信念不移:老红军的深情讲述
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首先登场,讲述了自己在长征中与通信学校的故事,在没有固定场所、没有教材、没有教具的极端条件下,他们以大地为纸,树枝为笔,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展现了革命前辈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秦老说:“长征靠的是信念,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新中国一定会成立的信念。”这句话道出了长征精神的核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前进的明灯。
紧接着,94岁的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与政委杨朝礼的情谊,杨政委在长征路上对他关怀备至,如同父亲般照顾他,最后却牺牲在战场上,梁老寻找政委后代七十余载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这段跨越时空的战友情,展现了长征路上革命同志间深厚的情谊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勇往直前:将军后代的情感传承
开国上将贺炳炎之子贺雷生带来了父亲“不用麻药锯右臂”的故事,在长征途中,贺炳炎将军右臂中弹,必须截肢,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他忍痛完成了手术,被誉为“军神”,贺雷生动情地说:“父亲身上有26处战伤,他的勇敢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这个故事让青少年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担当。
航天员王亚平也分享了她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将长征精神与航天精神相联系,鼓励青少年们勇往直前,追逐自己的梦想。“长征火箭”命名的由来,正是对长征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百折不挠:跨越三代人的长征情
节目中,耿飚将军的女儿耿莹带来了父亲的故事,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中面临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一天只吃一颗黄豆,却要日夜行军上百公里,这种惊人的毅力让现场的孩子们惊叹不已。
“红军足球队”的互动环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通过这样的形式,抽象的长征精神变得具体可感,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和理解。
坚持不懈:新时代的长征路
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是现场最年长的嘉宾,她虽已不能亲临现场,但通过短片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一生坚持信仰,99岁时还参与植树造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不懈”。
节目最后,全体起立,在国旗前庄严宣誓:“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革命先辈,接过先辈旗帜,光明未来由我们开创!”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是新一代对先辈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2016年《开学第一课》完整版通过历史讲述、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堂人生课、价值观课,引导青少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他们接过先辈旗帜,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八十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告诉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这是2016年《开学第一课》留给青少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和传承的民族精神基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