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甜崽. 2025-09-09 公司相册 6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一则“超市内男子连拧7瓶饮料检查是否漏气”的视频引发热议,该男子自称是职业打假人,通过拧瓶盖方式查验产品密封性,以维权之名连续破坏商品,超市方认为此举已超出合理维权范围,涉嫌故意损坏商品,并报警处理,事件争议焦点在于,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与恶意侵权之间的界限如何界定,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倒逼企业重视质量,但更多人指出,维权应通过合法渠道,擅自破坏商品不仅影响二次销售,更涉嫌违法,此事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一则“男子超市连拧7瓶饮料看是否中奖”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在超市饮料货架前,连续打开多瓶饮料瓶盖检查中奖情况,随后仅购买其中一瓶有奖的饮料,其余均放回原处,超市工作人员发现后当场制止并报警,事件背后,不仅折射出商业促销模式存在的漏洞,更引发了关于消费者行为边界、商家权益与社会诚信的大讨论。

从行为动机来看,该男子的做法暴露出商家促销活动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张力。“开盖有奖”式营销本是品牌常用的促销手段,旨在通过即时奖励刺激消费,当消费者以破坏商品完整性的方式“精准”获取奖励时,不仅导致商家预期促销效果落空,更直接造成商品损毁和经济损失,据报道,该男子最终被警方批评教育并赔偿超市损失,但其行为并非个例,在短视频平台上,甚至有人分享“如何100%中奖”的“窍门”,教人通过捏瓶身、照瓶盖等手法在不开封的情况下识别中奖饮料,这类内容进一步助长了钻空子行为。

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从法律视角分析,该行为已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当遵守公平原则,不得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随意打开商品包装并损坏商品,涉嫌故意毁坏财物,若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寻衅滋事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男子并未采取隐匿、逃离等典型盗窃行为,而是公开进行,反映出其对行为性质的认识模糊,甚至可能认为“只要最后买单就没事”,这种法律意识的淡薄令人担忧。

更深层看,此类事件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困境,商家设计促销活动的初衷是建立品牌好感与消费者互信,但当消费者以投机方式应对时,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最终也可能导致商家减少促销活动,损害的是广大诚信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凸显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有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最后还有谁敢做活动?”这句话道破了诚信作为社会运行隐形基石的价值。

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也有人为男子的行为辩护,认为这是对“商家促销陷阱”的反抗,现实中,的确存在部分商家以极低中奖率或模糊规则进行虚假促销的情况,但即便如此,消费者通过合法渠道投诉举报才是正途,而非以错误对抗错误,正如法律学者所指出的:“维权不等于侵权,合法的权利主张不能建立在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

要从根本上减少此类事件,需多方共同努力,商家应优化促销机制,例如采用二维码数字化抽奖等方式,减少物理破坏风险;监管部门需加强对促销活动的规范,确保规则透明公平;而消费者则应提升法治意识和诚信观念,以理性方式参与商业活动,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面应加强诚信教育,让“不以恶小而为之”成为普遍共识。

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这起看似小小的“拧瓶盖”事件,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下社会诚信、法律意识与商业伦理的复杂面向,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关系是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每个人都将成为受害者,或许,我们真正该拧开的不是饮料瓶盖,而是心中那扇通往诚信与理性的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诚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超市质检员连拧7瓶饮料,是维权还是侵权?》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